返回

邓小平: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02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陈云:“一、我国钢材历年靠大量进口,钢铁工业技术、装备与管理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,十分落后,引进一个世界先进水平的钢铁工厂是必要的。”

    邓小平似放心地点了点头:“对,对!”

    陈云:“二、时下宝钢已经开工,质量良好,合同已经草签,设备正在陆续到达,要干,而且干到底,这个决心不能动摇,否则损失会更大,后果难以设想。”

    邓小平有些激动地:“好,很好!”

    陈云:“但是怎么干到底,我准备亲自去上海搞调查研究。”

    在郁教授、牟记者的画外音中叠印出相关的历史资料片:

    牟记者:“陈云同志在读了谷牧同志批转的《关于宝钢建设工作安排的报告》后,他认为建设宝钢应基本立足于国内,买技术,买专利,自己生产设备,只进口关键设备。接着,他于五月三十一日离京南下上海。十分庆幸的是,我作为记者随陈云同志南下上海调查研究。”

    郁教授:“陈云同志到达上海之后,听取上海市委有关同志的意见,并召开了方方面面的座谈会。同时,他还请薄一波同志听取各方面的意见。他经过分析、论证,一个周密细致的决策方案形成了!……”

    邓小平办公室

    邓小平激动地:“陈云同志,你在讨论和批准宝钢建设的会议上讲得很好!其中‘干到底,举棋不定不好’,我举双手赞成!”

    陈云:“为了排除干扰和阻力,恐怕你还得要亲自出马,为宝钢建设打气。”

    邓小平:“我会这样做的!”

    陈云:“谷牧同志南下广东、福建的情况怎样?”

    邓小平:“很好!”他转身取来两份材料,“这是谷牧同志以及广东、福建两省的报告。等国务院讨论以后,再以中央文件下发全国。”

    陈云接过材料翻了翻,笑着说:“这样一来,你心中的两块石头就算落地了。”

    邓小平:“对!你这次南下,还看到和听到一些什么新的情况?”

    陈云:“有啊!包产到户在大江南北显示了它的威力,春季作物大丰收,夏季作物丰产在望。”

    邓小平:“但是,中央一些主管农业的负责同志还是抱着农业学大寨不放,对一些实行包产到户的省市自治区造成了很大的压力。其中,万里同志成了他们攻击的对象。”

    陈云:“把话说到底,他们在农业走什么路的问题上还是在坚持‘两个凡是’的立场。”

    邓小平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陈云:“另外,从北京到上海,仍然继续着理论务虚会的讨论。那些坚持反对毛主席、抛弃毛泽东思想的所谓理论家,他们打着思想解放的招牌,顽固地宣传他们的观点。”

    邓小平:“其目的是要我们的党放弃四项基本原则,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。”

    陈云:“为了统一全党的思想,我看又到了你出面说话的时候了。”

    邓小平微微地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陈云:“作为老战友,我送你两句话:多做就是少做,少做就是多做。”

    邓小平:“你的意思……”

    陈云:“有劳有逸,挤出一些时间休息。”

    邓小平动情地:“谢谢!你送我的这两句话记下了。”

    怀仁尘会议室

    胡耀邦侃侃而谈:“在把那股怀疑、否定以至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歪风打垮之后,还是要继续解放思想;而贯彻、执行三中全会的主要阻力,还是来自我们干部的思想僵化。”

    邓小平坐在沙发上一面抽烟一面思索。

    胡乔木:“我们还必须看到:解决‘文化大革命’的评价问题,对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问题,在全国上下又凸现出来。国际上也等着看我们在这些问题上的态度。”

    邓小平:“我们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呢?”

    胡耀邦:“建国三十周年就要到了,我建议由叶剑英委员长作一个重要讲话,表明中央在这些问题上的态度。”

    胡乔木:“我同意!”

    邓小平:“我的意见是:这篇讲话要对过去三十年作一个总结。对三十年中的问题,特别是‘文化大革命’的问题,作出一定限度的说明,但又不是全面的总结,因为这毕竟是一个庆祝讲话。”

    胡耀邦和胡乔木赞成地点点头。

    邓小平:“这个讲话要有一些新内容,要能讲出新水平。”

    胡耀邦:“可不可以这样说:这个讲话不但不应受十一大的限制,而且还应为十二大召开做些理论上的准备。”

    邓小平点点头:“先由乔木同志组织一个写作班子,尽快拿出一个可供讨论的草稿。等两会结束之后再讨论。”


02(3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